元数据
邓小平时代
- 书名: 邓小平时代
- 作者: 傅高义
- 简介: 美国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权威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书中涵盖丰富的中外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以及为数众多的作者独家访谈。对中美建交、华国 锋历史评估、改革开放的幕后曲折、邓小平和诸多当时关键人物之关系、香港问题、邓小平南巡等重大议题均有详述及剖析。本书既具学院研究的严谨专精,又对中国现实政治与事理人情有透彻把握,被誉为邓小平研究“纪念碑式”的著作。
- 出版时间: 2012-11-01 00:00:00
- ISBN: 9787108041531
- 分类: 政治军事-政治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PC地址:https://weread.qq.com/web/reader/00f325d05a490000f72bda9
高亮划线
导言
📌 吉米·卡特总统曾评论道,邓小平跟苏联领导人不一样,他有一种内在的自信,这使他能直奔实质问题。他从不纠缠于过去的错误或谁要对其负责。他经常打桥牌,就像他打牌时的表现一样,他只想把摸到手的牌打好。 ⏱ 2021-12-12 16:49:24
第1章 革命者、建设者、改革者,1904—1969
📌 还在莫斯科时,21岁的邓小平就萌生了一些对于一个年轻人而言非同寻常的想法,而且这些想法终生未曾改变。不妨举个例子,他在1926年8月12日的课堂作业中写道:“集中的权力要自上而下地行使。服从上级命令是绝对必要的。允许多少民主,要视周围的环境变化而定。 ⏱ 2021-12-12 19:16:59
第2章 放逐与回归,1969—1974
📌 在江西安家之后,邓小平和卓琳每天6点半起床。战争年代邓小平每天做的头一件事是往头上浇一桶冷水,在江西时他用一块浸了冷水的小毛巾洗脸洗头,他认为这可以增强御寒能力。 ⏱ 2021-12-12 23:26:20
📌 文革”对国家、对邓小平本人和家庭的影响让他感到痛心。但是,据在江西最后两年的大多数时间跟父母住在一起的邓榕说:“他没有意气用事,没有情绪消沉,没有放弃哪怕是最后的一线希望。 ⏱ 2021-12-12 23:27:34
📌 邓小平在邓榕、卓琳和夏伯根的帮助下,负责白天为邓朴方翻身。邓小平还帮他洗澡按摩。后来有一位外国客人提到“文革”时,邓小平情绪激动地称之为一场灾难。 ⏱ 2021-12-12 23:33:07
第3章 整顿,1974—1975
📌 邓小平深知,美国是唯一能够全面抑制苏联的大国,因此每一次会见美国官员时他都会敦促他们对苏联采取更强硬的立场。毛泽东不必担心邓小平会像周恩来那样在跟美国打交道时示弱。1974年4月和11月邓会见基辛格时,不但提醒基辛格注意苏联的侵略行动,还不断讽刺他在对付苏联的攻势时缩手缩脚。事实上,邓小平指示他的外交部官员,特别是中国驻联合国及安理会代表黄华,每次见到美国人都要批评他们对苏联的立场不够坚定。 ⏱ 2021-12-13 15:43:47
📌 对于那些闹过派性但已改正错误的人,邓小平说,“教育过来,既往不咎,再不转变,严肃处理。” ⏱ 2021-12-13 15:46:14
第4章 向前看,1975
📌 也就是在这时,毛泽东注意到了《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第五稿中令他反感的引文。这个提纲引用毛的话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毛看过之后说,他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他说,这样说等于把科学技术看得和阶级斗争一样重要,他不能接受这种观点。在毛看来“阶级斗争是纲”。 ⏱ 2021-12-13 16:13:54
📌 一波后来说,如果邓小平肯定“文革”,他就无法进行整顿,无法做到“实事求是”,也无法实行新的改革政策,解放人们的思想。他会留下拥护过去错误政策的记录,使他无法去做他认为推动国家前进必须做的事。一些被他撤职的造反派也会卷土重来,使他的工作变得更加艰难,尤其是在教育和科技领域 ⏱ 2021-12-13 16:19:07
📌 如果邓小平听从周恩来或陈云的劝告,他就要屈服于毛的压力,这也许能避免他下台,但是邓小平没有屈服。据邓榕回忆,当父亲在年初开始大力进行整顿时,他已经估计到有可能挨批和丢官,他已经做好了精神准备。尽管邓小平在当时处境艰难,前途未卜,但到1977年重新上台时,他在1975年与毛泽东划清界限、拒不让步的做法却为他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 ⏱ 2021-12-13 16:19:30
📌 小平想找一条脱身之计,既不肯定“文革”,又服从毛的指示。他说:主席希望干部对“文革”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主席说,以阶级斗争为纲是党的基本路线。事实上他只承认了毛主席说的话就是党的政策,但并没有说自己同意这些话。《打招呼会的讲话要点》经毛泽东批准后,于11月26日下发给了全国高层党政军干部。文件虽然没有点邓小平的名,但是看文件的人都清楚,他遇上了大麻烦 ⏱ 2021-12-13 16:20:59
📌 1975年毛泽东是有意愿转向安定团结和经济发展的,但邓小平的动作超出了他所能容忍的限度。毛泽东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手中仍握有大权,他能收紧缰绳,能撤掉邓小平或让他受批判。然而,毛已经没有精力或势力去控制他手下干部的思想了。从短期看,邓小平是出局了。然而,他在1975年底对自己所支持的事拒不认错,使他在1977年复出时拥有了一个十分牢固的起点。那时候,他将解冻他在1975年建立并推进的人事安排和工作计划。 ⏱ 2021-12-13 16:25:33
第5章 靠边站,1976
📌 这次人民悼念周恩来的活动,比我见过的任何国家葬礼都要感人。这种政治示威与我在中国见过的任何事情大相径庭。……大批人群的行动是发自于信念……表达着多年来暗流涌动的思想感情。这是……对周恩来去世后所受待遇的愤怒,是对中国未来的忧虑,是对那些肯定会惩罚示威者的人的蔑视。 ⏱ 2021-12-13 16:35:02
📌 江青从未培养出政治眼光、组织才能或与其他掌权者积极合作的能力,而这都是真正的权力角逐者不可或缺的品质。她干了太多过河拆桥的事,迫害了太多高层干部,疏远了太多同僚。她缺乏作为忠诚反对派的自制力。她缺少远比她有组织能力的党内老干部的拥护。在军队中,除了总政治部以外,她实际上得不到任何支持。 ⏱ 2021-12-13 16:42:42
📌 邓小平一向愿意接受权力的现实,他是最早表示拥护华国锋的领导人之一。10月7日,邓榕的丈夫贺平从叶帅的家人那里听到“四人帮”被捕的消息后,立刻骑自行车飞奔回家,向邓小平一家报告了这个喜讯,因此他们是先于公众知道此事的。邓小平在10月10日写了一封信,请汪东兴转交华国锋。他在信中祝贺党在华国锋同志领导下采取果断行动,取得了对阴谋篡权者的伟大胜利。他说:“我衷心地拥护中央关于由华国锋同志担任党中央主席和军委主席的决定,我欢呼这个极其重要的决定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意义……华国锋同志是最适合的毛主席接班人。” ⏱ 2021-12-13 16:48:25
第6章 复出,1977—1978
📌 但是,很多人低估了华国锋和他的改革信念。后来的官方历史对华国锋脱离毛的路线的意愿和支持中国对西方实行开放,没有给予充分的评价。其实,在华国锋当政的过渡期——从1976年9月毛泽东去世到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他不但逮捕了“四人帮”,而且减少了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的作用,更加强调现代化而不是阶级斗争,将毛泽东时代不够常规化的党内会议转入正常轨道。华国锋确实想拖延邓小平在1977年的复出,但他并没有推翻邓小平在1975年取得的进步,他赞成邓小平1977年复出后采取的改革措施 ⏱ 2021-12-13 16:51:21
📌 邓小平很快就提出了提高中国科学水平的计划: 要从科技系统中挑选出几千名尖子人才。这些人挑选出来之后,就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专心致志地做研究工作。生活有困难的,可以给津贴补助。现在有的人家里有老人孩子,一个月工资几十元,很多时间用于料理生活,晚上找个安静地方读书都办不到,这怎么行呢?对这些人的政治要求要适当。他们在政治上要爱国,爱社会主义,接受党的领导。……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 ⏱ 2021-12-13 17:03:51
📌 现在邓大司令又把枪口对准了教育部:“教育部要争取主动。你们还没有取得主动,至少说明你们胆子小,怕又跟着我犯‘错误’……要有具体政策、具体措施,……你们要放手去抓,大胆去抓,要独立思考,不要东看看,西看看。……赞成中央方针的,就干;不赞成的,就改行。”他又说教育部还需要20到40个人:“要找一些40岁左右的人,天天到学校里去跑。搞40个人,至少搞20个人专门下去跑。要像下连队当兵一样,下去当‘学生’,到班里听听课,了解情况,监督计划、政策等的执行,然后回来报告。……不能只讲空话。” ⏱ 2021-12-13 17:05:22
📌 在1977年和1978年,参加高考者的实际录取率只有5.8%。自中共统治中国以来,大学第一次不把阶级出身作为录取学生的因素,录取完全根据考试成绩。 ⏱ 2021-12-13 17:06:49
📌 这篇文章认为,评价真理的唯一方式是人民群众广泛的社会经验。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思想体系,而是必须根据经验不断重新做出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某些情况下,对真理的认识有可能出错,但是如果经验表明它是错误的,就应当加以改正。这样一来新的经验和实践可以带来新的理论。如果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现有表述带有局限性或造成了灾难,也应当加以纠正。 ⏱ 2021-12-13 17:09:04
第7章 三个转折点,1978
📌 会议临近结束时,邓小平称赞这次会议说,它标志着我们党又恢复了畅所欲言的民主讨论传统。他说,这是自1957年(当时的“双百方针”鼓励自由表达)以来党的会议上最好的讨论。 ⏱ 2021-12-13 17:19:42
📌 表达了党内高层的一种主流观点:中国的两次大灾难——“大跃进”和“文革”,是由于制度造成的,这种制度允许一人统治,容不下不同的声音。因此中国需要建立法制,这样的话一个人不管能力有多大,都不能由他一个人说了算。法制一开始可能不健全、不完善,但可以逐步使其变得公正合理。 ⏱ 2021-12-13 17:34:19
📌 邓小平支持为“文革”中的冤案平反:“我们的原则是有错必纠。”但他坚决反对人们向过去整过自己或自己亲友的人“算账”。为了避免冤冤相报,平反工作要快,不能拖泥带水。“但是,”他说,“搞清楚每个细节既不可能,也无必要。”不应纠缠于“文革”,因为他知道这只会造成分裂,可以让时间去解决问题:“安定团结是头等大事。”对参与过打砸抢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绝不能重用。但是,对犯过错误但做了真诚检讨的人,要给他们机会。然而,邓小平也特别提到一点:党对那些今后再犯错误的人将更加严厉。 ⏱ 2021-12-13 17:35:25
📌 邓小平充满自信,做事坚决果断,稳健踏实,因此他们害怕邓有可能变得专断。于是给邓小平实际权力,却不给他正式的名衔,这种奇怪的安排能够运转,是因为大家都明白内情,也因为邓小平本人更感兴趣的是实权,而不是名衔。他愿意在没有正式名分的条件下接过工作,不要求公开张扬。 ⏱ 2021-12-13 17:38:22
第8章 为自由设限,1978—1979
📌 1979年1月3日发表了一篇大胆的社论《发扬民主和实现四化》,其中说,“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真正可怕的倒是听不到不同的声音。……害怕人民讲话,实际是软弱和神经衰弱的表现。……安定团结和发扬民主并不是对立的。 ⏱ 2021-12-13 17:43:28
📌 邓小平想要允许比毛时代更多的自由,但他也希望确立一些原则,明确划定哪一些政治言论可以接受,哪一些则不可接受。他对胡乔木、胡耀邦和其他讲话起草人说,要提出四项基本原则,说明自由的界限。 ⏱ 2021-12-13 18:41:52
第9章 苏联—越南的威胁,1978—1979
📌 和苏联的一些领导不同,他无意讨好洋人。无论洋人如何摆出泰山压顶的气势,他从不自觉矮半截。相反,他在与外国领导人打交道时,把他们视为解决问题的伙伴,很快就直奔主题 ⏱ 2021-12-13 23:16:18
📌 邓小平的战略分析起点和毛泽东是一样的:分清主要敌人,广结盟友与之对抗;分化敌人的盟友,使其疏远敌人。到1969年,苏联显然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的主要敌人——这一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关岛宣布,美国不会涉足亚洲大陆的战争;而3月和8月的两次边境冲突后,中苏关系依然剑拔弩张。 ⏱ 2021-12-13 22:00:31
📌 金日成为了1978年9月10日的建国30周年大庆,想方设法让外国高级官员来朝鲜出席庆典。邓小平在朝鲜访问5天,给足了金日成面子。他也是出席庆典的外国官员中级别最高的。金日成很高兴有这样一位中国高官接受他的邀请,在整周的群众大会上,一直让邓小平陪伴在身边 ⏱ 2021-12-13 23:27:27
📌 在会谈中,邓小平用了整整两个半小时来阐述苏联和越南的威胁。他不用笔记,像基辛格和周恩来一样,全凭自己的综合分析和长远历史眼光纵论地缘政治的大势。 ⏱ 2021-12-13 23:48:12
📌 从邓小平的角度说,李光耀和包玉刚吸引他的地方,是他们在处理现实事务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功,都与世界级的领袖有着直接交往,了解国际事务,能够把握大趋势,愿意面对事实,说话直言不讳。在李光耀看来,邓小平是他遇到过的印象最为深刻的领导人:邓小平对事情有深入的思考,出了问题时他会承认错误并加以改正。 ⏱ 2021-12-13 23:51:05
第10章 向日本开放,1978
📌 邓小平说,尽管有20世纪那段不幸的历史,但两国有过两千年的友好交往,他愿意向前看,使两国走向友好交往的未来,这让日本人大受感动。 ⏱ 2021-12-14 00:05:59
📌 邓小平说,“我们两国之间虽然有过一段不幸的往事,但是在中日两千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中,这不过是短暂的一瞬。 ⏱ 2021-12-14 00:07:33
📌 邓小平对他的东道主说,他来日本有3个目的:一是互换和平友好条约的批准文件,二是向几十年来致力于改善中日关系的日本友人表达中方的感谢,三是像徐福一样来寻找“仙草”。日本人听后都笑了起来,因为他们都很熟悉徐福的故事。传说中,2200多年前秦始皇曾派他东渡扶桑,寻找能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草。邓小平又说,他所说的仙草,其实是指如何实现现代化的秘密。他说,他要来学习现代技术和管理。日本国会下院议长保利茂随后善意而风趣地说,最好的仙草就是良好的日中关系。后来邓小平参观京都旧皇宫御所时,东道主对他说,“这里的文化,全是我们的祖先向中国学来,而后又以独特的方式培育起来的。”邓小平马上答道,“现在,这个位置[师生关系]颠倒过来喽。” ⏱ 2021-12-14 00:08:34
📌 当有记者提出钓鱼岛归属的问题时,气氛骤然紧张,然而邓小平回答说,中日两国看法不同,对钓鱼岛的称呼也不同,不妨先把问题放一放,把它留给后人,他们会比今天的人更聪明,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 2021-12-14 00:10:43
第11章 向美国开放,1978—1979
📌 在邓小平看来,科学是实现现代化最关键的因素,而美国在这方面大大领先。幸运的是,他主管多个工作领域(外交、科技和教育)使他有权在三中全会之前就采取行动。在正式建交之前他不会向美国派遣留学生,但是一旦建交,他就准备将年轻的中国科学家派往美国深造。 ⏱ 2021-12-15 21: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