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数据
造浪者:互联网大佬们没告诉你的事都在这儿了
- 书名: 造浪者:互联网大佬们没告诉你的事都在这儿了
- 作者: 差评君编著
- 简介: 本书是一本具有科普性、历史性、趣味性的互联网人物小传合集。互联网科技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轨迹,而这背后,有着无数个特立独行、偏执、狂热、古怪、思路清奇、行事怪诞甚至滑稽的科技“大神”,他们在自我不同寻常的追求和选择中悄然创造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新世界。本书以微型电路—操作系统—万维网—互联网的发展为脉络,以新媒体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讲述其中影响巨大、富有传奇性的人物,并用活泼浅白的方式介绍互联网科技知识,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了解自己所处的互联网世界。
- 出版时间: 2021-04-01 00:00:00
- ISBN: 9787533964504
- 分类: 人物传记-传记综合
-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 PC地址:https://weread.qq.com/web/reader/a0932ef072620238a09abc8
高亮划线
废物天才:威廉·肖克利
📌 肖克利在1955年辞职回了自己老家加州山景城,准备开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科技公司——肖克利半导体。此前,很少有人来山景城投资开公司,当地土著只能依靠大片大片的水果农场来赚钱养家。肖克利半导体公司是当地第一家从事与硅相关的半导体业务的公司,这为山景城成为现在举世闻名的“硅谷”埋下了种子。 ⏱ 2023-01-17 14:05:14
浪荡玩家:诺兰·布什内尔
📌 直到1971年,英特尔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4004。这是第一款用于计算机的四位微处理器,只有2300个晶体管,功能非常有限。但是看到这个消息的诺兰高兴坏了——他可以用4004作为核心,做一个梦想中的“游戏机”了! ⏱ 2023-02-07 10:03:50
📌 Pong一经推出,酒吧里的顾客就疯狂地爱上了它。 眼看它这么赚钱,诺兰就想着大量生产这个游戏,可是当时他手头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找了两家游戏公司谈合作都被拒绝了,最后诺兰孤注一掷,找了银行贷款,才堪堪完成了Pong的生产。 1972年11月29日,Pong正式发布。 作为雅达利成立后推出的第一款游戏,Pong承载着公司所有人的希望,而它也没有让诺兰他们失望。 当时诺兰他们测试Pong的那个酒吧在安装这个街机后,顾客数量大增,Pong一台机器就能赚到比其他的诸如自动点唱机、弹球机之类的娱乐设施的收入总和更多的钱。而在Pong正式发布后,在两年内的销量就增长到了8000台,雅达利的销售额也达到了1500万美元。 英特尔发布的微处理器4004,还没来得及带来个人计算机的革命,就已被诺兰用来搞得游戏机无处不在。自从有了诺兰,这个年代的孩子们有了不同于以往的玩具。 ⏱ 2023-02-06 00:19:16
了不起的:比尔·盖茨
📌 比尔和IBM签署了一份长达32页的协议,其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条款:第一,IBM使用MSDOS是非排他性的,比尔有权把这个系统卖给其他厂家;第二,微软保留源代码的控制权,只有微软能对其进行更改或升级。这两个条款,来源于他对市场的判断——以后硬件的吸引力将大大下降,软件将承担起全部职责。 ⏱ 2023-02-18 17:38:08
📌 在Windows推出之前,微软进行了一系列的预热营销。 比尔在发布会上向全世界宣布一年后微软将会推出全新的Windows系统,并且能够与任何电脑兼容。他还花了45万美元在计算机展销会上宣传Windows系统,每辆出租车上都贴有Windows的宣传海报,酒店的枕头上都印有Windows的标识。 ⏱ 2023-02-18 17:38:58
📌 比尔转型律政先锋,和美国司法部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斗智斗勇。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微软的成功牵扯了太多人的利益,谁都想进来分一杯羹。舆论中的比尔就是一个黑心企业家的形象,在美国民众心中,他就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垄断商人。[2] 他百口莫辩,只能到各个州去各个突破,官司最终以微软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而结束。 ⏱ 2023-02-18 17:40:42
📌 比尔·盖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最喜欢吃的食物是汉堡,最喜欢喝的是可乐; 他出行乘飞机时选择坐经济舱; 相比大牌,他对打折商品更感兴趣; 他喜欢打牌; 他喜欢看书,每年都会读上百本书; 他好胜心极强,凡事都要争第一; 他会为停车费多花几块钱而斤斤计较; 如果今天被车撞死了,他会因为没来得及感谢自己的妻子而后悔; 他最怕的事情是 自己的大脑停止思考。 ⏱ 2023-02-18 22:10:22
网络男爵:伯纳斯-李
📌 伯纳斯-李的肝力也是高到爆表,到1990年底,短短的不到两年时间里,伯纳斯-李就已经写好了互联网的三大基石工具: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和世界上第一个网络浏览器——World Wide Web(名字也叫做万维网)。 其中,HTTP就是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一种通信协议,简单地讲就是你的浏览器和网站交流的方法。有了这层规定,浏览器就能自如地向网站请求文字和图片了。 HTML则是一种标记语言,规定了网页在浏览器上显示的规则,告诉浏览器该怎么把接收到的文字和图片排版出来。我们看到的各种设计精美的网站就是由HTTP、HTML和浏览器合作呈现出来的。 ⏱ 2023-02-18 22:13:50
📌 既然万维网免费了,万维网上网站的数量就开始激增。1991年的时候只有1个网站,到1995年时有2.3万多个,在2000年时已经达到了1700多万个,到2007年时已超过1.6亿个。 ⏱ 2023-02-18 22:16:11
📌 虽说这场资本游戏惨淡落幕了,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人们网上冲浪,生产和分享内容,享受信息高速路带来的快乐。短短几年后,“www.网址.com”的形式很快又回到了大众的视野里,各种网站又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脸书网(Facebook)建立于2004年,而油管(YouTube)建立于2005年;在中国,天涯、猫扑等大批网站兴起,中文互联网论坛百花齐放的时代来临;淘宝网成立,网络购物成为新的潮流;百度贴吧上线,“城会玩”“火钳刘明”等一批网络流行词诞生。 ⏱ 2023-02-18 22:17:04
屠龙勇士:吉姆·克拉克
📌 再想想,结合如今云和5G的发展,将来玩游戏、做表格、写文档、P图、剪视频等都能够在线上完成。到了那个阶段,硬件、操作系统都不重要了——毕竟我只需要一个能联网的浏览器就够了。 ⏱ 2023-02-18 22:21:24
📌 克拉克曾经偏执地说过一句话: “只有发现新新事物的人才有资格获得成功,那些坐享其成的银行家、投资人则没有半点功劳。” ⏱ 2023-02-18 22:24:23
光纤之父:高锟
📌 光在两根光纤里传输时,并不会产生相互干扰,这一点可以完爆电缆传输。另外,光纤其实就是玻璃做的细线,这个材料成本比铜线低太多了,毕竟玻璃是可以用沙子烧出来的,地球不缺沙子。另外,玻璃光纤的重量也比铜线低很多,方便运输和铺设。 总之,几乎各个优点都全方位吊打电缆。但你一定有一个疑问,光不会从玻璃中透出去吗?怎么可能在一根玻璃线里传输? 这就要提到一个原理:光的全反射。 光从折射率较高的介质(比如玻璃)射向折射率较低的介质(比如空气)时,只要达到一定的入射角度,光就不会射出去,而是完全在折射率较高的物质中来回反射,这就是全反射。 至此,用光来传递信息的理由很完备了。 ⏱ 2023-02-18 22:31:05
熟悉的陌生人:拉里·埃里森
📌 早期的Oracle版本很不稳定,使用起来问题不断。每当用户开始抱怨,拉里就忽悠人家,“新版本已经解决这个问题了”,然后赶紧让“程序猿”推出新版本。新版本匆忙上线又会出现一大堆问题,用户又开始抱怨,拉里又开始忽悠…… 就这样,Oracle的新版本永远最先出现在拉里的嘴巴里。不只拉里,他带领的整个销售团队都是这个德行。 ⏱ 2023-02-19 09:58:11
时代偶像:史蒂夫·乔布斯
📌 Reinvent(重新发明)。 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是1985年发布的东芝T1100,苹果的第一台笔记本Macintosh Portable是1989年发布的。 世界上第一台智能手机是1992年IBM公司制造的Simon Personal Communicator,当然2000年后风靡全球的诺基亚大家应该更熟悉,而iPhone是2007年发布的。 世界上第一个MP3播放器是1997年发布的MPman F10,而iPod是2001年发布的。 世界上第一个MP4不是很好追溯,但是早在iPod Touch出现之前大家应该都用过便携的视频播放器。当然iPod Touch还不仅是视频播放器。 苹果的产品总是慢别人一拍,但它的产品推出后便能立即领先一个时代。 ⏱ 2023-02-19 10:34:55
冒险王:埃隆·马斯克
📌 当时互联网还不发达,更没有大众点评这类城市生活服务平台,什么店的牛排好吃、哪里有洗衣房,基本上只能靠发传单和口口相传。如果能做出一个网站,当大家想找比萨店、干洗店时,可以通过在这个网站搜索到附近的店铺,得到地图,那岂不是可以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于是在1994年,马斯克叫来了弟弟金巴尔,问老爸要了2.8万美元,租了个简陋的三层小楼,创办了Zip2公司。 依靠着这个“点评网站+地图导航”的前卫想法,以及马斯克“睡袋+外卖”的工作狂标配态度,Zip2的影响力逐步扩大,进而成功拿到了一笔300万美元的投资。 ⏱ 2023-03-06 10:57:27
📌 X.com有点像支付宝的前身,作为一个网络银行,它只需要用户点击一下鼠标,就能帮助用户以自己的E-mail为账户,进行网络转账。 马斯克先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进行合作,提供对银行账户的担保,解决人们对网上银行的信任问题。然后,通过“注册就送20美元,邀请朋友再送10美元”的方式吸引用户。大家很眼熟吧? 这种裂变式拉新的“病毒”营销后来被无数创业公司学到了。 这么一顿操作下来,公司在成立之初就获得了20万用户。 ⏱ 2023-03-06 11:00:05
📌 为了达成目标,同时避免再次被踢出管理层,马斯克几乎事事亲力亲为。他大量钻研学习火箭的知识,参与到SpaceX火箭的架构设计与建造中。对于特斯拉,他也亲自担任产品经理,监管产品的开发与设计。 ⏱ 2023-03-06 11: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