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数据
给孩子的五顶学习帽
- 书名: 给孩子的五顶学习帽
- 作者: 付立平
- 简介: 孩子对学习没兴趣、认为自己没有天赋;写作业磨蹭、成绩下滑、严重偏科;沉迷游戏,无法自拔;敏感脆弱,勤奋却低效……
你是否也看过很多教养理论,却在现实问题面前束手无措。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意愿和能力,他们从被动学习的学困生到自主学习的优等生之间,相差的只是对学习的认知和对方法的培养。
本书揭秘提高孩子学习力的五大关键支撑,冠以五顶不同颜色的学习帽,用轻松的方法激发、培养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情绪自控力、习惯自控力、学习竞争力和学习抗逆力,挖掘出孩子心底浓烈的求知欲,重拾向上的动力。 书中涵盖30+实用工具、25个章节练习、多项情景模拟。让家长知道又做到,更从容地陪伴孩子;让孩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更自主地长大。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送给孩子宝贵的人生礼物。 孩子对学习没兴趣、认为自己没有天赋;写作业磨蹭、成绩下滑、严重偏科;沉迷游戏,无法自拔;敏感脆弱,勤奋却低效…… 你是否也看过很多教养理论,却在现实问题面前束手无措。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意愿和能力,他们从被动学习的学困生到自主学习的优等生之间,相差的只是对学习的认知和对方法的培养。一个人可以没有天赋,但不能没有学习能力。 本书总结了提高孩子学习能力的五大关键要素,就像五顶不同颜色的学习帽,在家长的引导下,通过轻松的互动练习,激发、培养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情绪自控力、习惯自控力、学习竞争力和学习抗逆力。 书中涵盖30多个实用工具、25种互动练习、多项情景模拟,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更从容地陪伴孩子;帮助孩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爆发式成长,这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 出版时间: 2021-09-01 00:00:00
- ISBN: 9787521734133
- 分类: 教育学习-育儿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PC地址:https://weread.qq.com/web/reader/a1632960813ab78bfg01013f
高亮划线
推荐序
📌 我与妈妈交流的时候,她不常用句号结尾,而是用疑问句的方式:“你觉得呢?”“你的想法是什么?”“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所以每次我们交流时,我都可以滔滔不绝地说很长时间,极大地满足了我的表达欲。 ⏱ 2025-01-07 15:24:12
第一部分 白色学习帽:学习内驱力
📌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台“发动机”,如果“发动机”不运转,那么无论施加怎样的外力,这辆人生之车也无法行驶起来。激发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内驱力,就是给孩子的未来发展“加速度”。 ⏱ 2025-01-07 16:00:31
第1章 成长型思维:强调努力而非天赋
📌 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任何能力和技能都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得到发展,他们更乐于接受挑战,并且积极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而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后天的努力无法提高自己的能力,更无法改变自己的天赋,一旦遇到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克服的困难,他们就会马上放弃。因为一旦失败,就意味着自我否定。 ⏱ 2025-01-07 16:01:37
📌 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1.不服输,认为个人能力能够通过努力获得提升。这样的孩子有一股不服输的拼劲,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并获得提升。一件事情完成得好与不好,跟他是什么样的人没有关系。只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2.不自卑,专注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困难时,他们不会认为自己是愚蠢的,或者没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相反,他们会专注于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 3.不自满,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获得成功时,他们也不会骄傲自大,因为他们知道,这仅仅是自己比别人多付出努力而获得的结果。比自己优秀的人,他们付出的努力和代价也许比自己更多。 ⏱ 2025-01-07 16:06:13
📌 调整自身思维方式,认可“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 2025-01-07 16:10:09
📌 强调努力,而不是天赋 ⏱ 2025-01-07 16:10:02
📌 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 ⏱ 2025-01-07 16:09:23
📌 可是对孩子来说,贴标签会让他将一种行为转变成一种身份。例如,“我很聪明,即使我不努力,也能轻易地把这些东西学好”,或者,“我没做对这道题,我就是个笨蛋”…… ⏱ 2025-01-07 16:12:15
📌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行为,比如看到小朋友不愿意跟人打招呼,就说他们胆小、害羞;见到小朋友逢人便打招呼,就说他们自来熟、话多;看到一个每次考试都不及格的孩子,就说他笨;看到孩子每次考试都得满分,就说他聪明,等等。 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我们应该把对孩子行为的评判跟对孩子本身的评价区别开。也就是说,评判是对事不对人的。 ⏱ 2025-01-07 16:20:30
📌 相反,当孩子取得成功时,家长千万不要简单地表扬孩子“你真是太聪明了”,因为这样简单地给孩子贴标签,反而会让孩子觉得,是天赋让他顺利地做成了某一件事,而不是自己付出的努力。要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就应该让孩子知道,只有通过刻苦努力,才能把一件事做好。 ⏱ 2025-01-07 16:26:07
📌 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的三个方法: 1 调整自身思维方式,认可“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2 强调努力,而不是天赋。 3 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 ⏱ 2025-01-07 16:27:48
📌 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的三个句式: 1 “我看到……” 2 “你通过……所以……” 3 “在……这件事情上,是因为……还需要加强。” ⏱ 2025-01-07 16:29:39
第2章 激发内驱力: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 如果孩子对于一件事没有自主决策的能力,而是被父母安排或命令去做的,那么他们就很难将其看作自己的分内事,自然也就很难做好。只有当孩子具备自主感,拥有了某些可以自己说了算的瞬间,他们才会对相关事情担负起责任,并且积极主动地去完成。 ⏱ 2025-01-07 16:37:04
📌 在家庭中没有归属感的孩子是很难有自我驱动力的。我们在生活中要避免这种负面语言下的打击式教育,而应当多跟孩子说类似B的正面语言,给孩子正向的鼓励和认可,例如“很高兴,你告诉我……这件事”“关于……你做得很棒,真为你骄傲”等。当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时,你可以跟孩子说:“我看到你很沮丧,你觉得这次成绩不理想,你可以想想怎样才能掌握那些知识点,需要帮助的话可以随时来找我,我相信通过努力你可以做得更好。”看见孩子的情绪和努力,和孩子站在同样的方向上,让他们切实感觉自己是被家人接纳和包容的,且这种接纳并不是因为分数。这样的做法更容易让孩子产生归属感,从而更有信心面对下一次挑战。 ⏱ 2025-01-07 17:01:41
📌 逐步给孩子放权,有个特别好用的方法,那就是用选择式提问,使用“先做……还是先做……你自己决定”的句式,让孩子在有限的选择里发挥自主能动性。比如放学回家,你可以对不愿意写作业的孩子说:“先做语文,还是先做数学,你自己决定。”休息时间,你可以跟孩子说:“玩卡片游戏还是乐高,你自己决定。” ⏱ 2025-01-07 17:04:35
📌 当孩子觉得自己可以做主的时候,他会更有责任感,也更愿意付出努力,而不会感觉自己在接受别人的意志,是被父母强迫学习的,从而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和家长的对抗上。 ⏱ 2025-01-07 17:07:14
第3章 建立目标感:收获达成目标的喜悦
📌 人们在树立目标时总是习惯从宏观入手,却缺乏对细节的考量,因此也就无法量化操作和执行。究其原因,就是不会“拆分”目标,不知道如何将一个长期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可实现的子目标。曾国藩认为,处理事情的最好方式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句话是在提醒我们,做事要俯瞰整个大目标,再将其合理地拆分成若干小目标,从小处出发,在每个子目标的成功里收获自信心,一步步地实现总目标,走向最终的大成功。 ⏱ 2025-01-07 22:14:17
📌 英国文坛巨擘托马斯·卡莱尔说过:“人若没有目标,就像船少了舵。”显然,明确目标,树立目标感,有助于驱动个体学习及其认知能力的提升,对其人生的成功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 2025-01-08 11:27:15
📌 1 “谁说了算”——激发动机,让孩子自己确立目标 2 “跳一跳够得着”——把大目标拆解为一个个难度适当的小目标 3 “及时提醒”——和孩子约定提醒信号 4 “微小成就感”——让阶段成果清晰可见 5 “及时总结”——根据变化,适时修正目标 6 “仪式感”——及时鼓励孩子 ⏱ 2025-01-08 11:30:41
第4章 积累成就感:在鼓励中成长
📌 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盲目的比较只会带来不必要的争端。好的做法是,家长引导孩子正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优势给予鼓励,对不足给予帮助。孩子和过去相比,每一天都在进步,就是最好的结果。 ⏱ 2025-01-08 11:31:58
📌 当你使用具体细微的语言描述一个结果时,往往代表你也看到了过程,这是比结果更重要的事。 ⏱ 2025-01-08 11:32:28
📌 表扬是一种指向性非常强的语言,包含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事情的评价,因此它只适用于特定的语境中。而鼓励则不然,在孩子取得好成绩时,我们可以鼓励他,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仍然可以鼓励他。当孩子考了100分、90分、80分时,你都可以鼓励他说:“我看见了你的努力。”这句话并没有突出强调分数这个结果,而是肯定了孩子获得这个结果的努力过程。 ⏱ 2025-01-08 11:35:07
📌 如果你问我,多年的家庭教育和儿童阅读推广工作给我留下最深的教育感悟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要相信“相信的力量”。“我相信……”是有神奇魔力的话语,它可以抚平听者内心的怯懦和紧张,赐予他们面对未知事物的勇气。 ⏱ 2025-01-08 11:41:10
第6章 敏锐识别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 。要引导孩子识别情绪,家长可以多和孩子沟通以下问题: • 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 是什么事情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情绪? • 怎么做才能让你感觉好起来? 也就是说,让孩子了解情绪是什么、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 2025-01-08 11:47:57
第10章 充分利用犯错: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
📌 人的学习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取知识,比如读书或听老师、家长讲等。这是一条捷径,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学到很多知识和经验;而另外一种是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经验教训,将错误转变为一个新的学习机会。在总结错误原因、寻找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将教训转化为收获。这种学习方式虽然辛苦,但体验更为深刻,对解决办法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因此是更为可贵的学习路径。 ⏱ 2025-01-08 11:53:27
第11章 自理:在家务中养成
📌 已经有无数成功人士的教育经历证明:学习做家务是提升孩子自理能力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培养自立、自律能力的前提。在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上,家长就是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思维方式、实践方式都有着莫大的影响。家长在生活中应当鼓励孩子多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比如洗碗、拖地、整理自己的衣物等,既能够增强独立能力,又能强健体魄,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 2025-01-08 12:01:54
第12章 自律:源自责任感
📌 在这个案例里,孩子因为特别想养一只小狗,所以很爽快地同意了与妈妈的约定,并且在后续过程中也严格按照想做清单照料小狗。小狗还意外成了孩子学习上的“神助攻”,每天早上妈妈只要在孩子耳边轻声说:“宝贝,你的小狗饿了,快起床给它喂吃的。”孩子不用催,立刻穿好衣服起来了。傍晚放学后,妈妈的提醒也变成了“要赶紧写完作业哦,小狗还等着一会儿跟你下楼遛弯呢”。 在照顾小狗这件事上,孩子实实在在地负起了责任。借助这件事,责任感不再是孩子脑海里的抽象概念,它变得具体、可实施、有乐趣。 ⏱ 2025-01-08 12:06:03
第21章 培养逆商, 迎难而上
📌 设想一下,孩子学习骑单车,后轮带有辅助轮。孩子因为转弯太急,摔过一次跤,便不敢再独自骑行,他要求你一定要在身后扶着单车保护他。那么,以下几个答案,你会怎么选择呢? A.在身后扶着孩子,骑行一段路后逐渐放手。 B.认真地解释:“这个辅助轮是保护你、使你不会摔倒的。你刚才摔倒只是一个意外。你大胆地再试一试,这次肯定没问题。” C.“跟你说了没事的,这里很安全,我还能害你不成?” 当孩子提出需要父母帮忙时,他得到的回应如果是A,那么孩子会逐渐建立一种信心,即“不管遇到什么难题,父母都会帮助我、支持我”。但如果孩子得到的回答经常是B,甚至是C,那么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一想,他真的会相信“当我需要帮助时,父母一定会帮助我”吗? ⏱ 2025-01-08 12:35:15